飲湖上初晴後雨

水光瀲灩睛方好,
山色空濛雨亦奇。
欲把西湖比西子,
淡妝濃抹總相宜。

    【題 解】

    蘇軾曾兩次在杭州做官。第一次是宋神宗熙寧四年(1071),任杭州通判。第二次是元祐四年(1089),任知州。杭州美麗的湖光山色衝淡了蘇軾內心的煩惱和抑鬱,也喚醒了他內心深處對大自然的熱愛。初到杭州,他便情不自禁地賦詩道:『未成小隱聊中隱,可得長閒勝暫閒。我本無家更安往,故鄉無此好湖山。』這『湖山』,應該首推江南韻味最濃、人文氣質尤勝的西湖吧。

 

    西湖的勝景美名,與蘇軾分不開。任知州期間,為解決西湖淤塞的問題,他主持了疏浚整治工程,以淤泥水草築堤,堤旁遍種花木;一到春季,桃紅柳綠,鶯飛草長,曉霧景韻尤其動人。這條堤後來就被稱為蘇堤,又叫蘇公堤。『蘇堤春曉』亦被譽為西湖十景之首。

    蘇軾寫下了許多有關杭州和西湖的詩篇,這首《飲湖上初晴後雨》作于宋神宗熙寧六年(1073)。

    句 解

   水光瀲灩晴方好,山色空雨亦奇

    從詩題可知,詩人在西湖飲酒游賞,開始時陽光明麗,後來下起了雨。兩種不同的景致,讓他都很欣賞。他說:天晴之時,西湖碧水蕩漾,波光粼粼,風景正好;下雨時,西湖周圍的青山,迷蒙蒼茫,若有若無,又顯出另一番奇妙景致。『瀲灩』,波光閃動。『空濛』,煙雨迷茫。這兩個詞都是疊韻詞,增強了詩歌語言的音樂性。

    這裡,詩人既寫了湖光,又寫了山色;既有晴和之景,又有雨天之韻,可以說內容是很多的。但從另一個角度看,又很籠統,因為這兩句並非只適用于西湖。其實,這正是詩人筆法高妙之處。西湖很美,但究竟美在哪里,怎樣美法,恐怕沒人說得清。如果具體地描繪景物,可能會有個別精彩之句,但總失之太實、太具體,不能傳達出西湖給人的整體印象。蘇軾這兩句有高度的藝術概括性,同時又很形象、很傳神,想象空間很大,將『西湖即是美』這一人們共有的感受用詩的語言表述出來。同時,這兩句也反映出詩人開闊的胸襟與達觀自適的性情。

    欲把西湖比西子,淡妝濃抹總相宜

    『西子』即西施,春秋時越國有名的美女。無論是淡雅妝飾,還是盛裝打扮,西施都一樣美麗動人;如果把西湖比做西施的話,那麼不管是晴是雨,是冬是春,它都同樣美不勝收。

    以絕色美人喻西湖,不僅賦予西湖之美以生命,而且新奇別致,情味雋永。人人皆知西施是個美女,但究竟是怎樣的美麗,卻只存在于個人心中。而西湖的美景不也是如此嗎?採用這樣的手法,比起直接去描寫,不知要節約多少筆墨,而它的寓意卻豐富深刻得多。它對讀者不只訴之于感受,同時也訴之于思考,讓讀者通過自己的想象去發揮詩的內涵。這一出色的比喻,被宋人稱為『道盡西湖好處』的佳句,以致『西子湖』成了西湖的別名。也難怪後來的詩人為之擱筆:『除卻淡妝濃抹句,更將何語比西湖?』(宋人武衍《正月二日泛舟湖上》)

西施的美 http://www.tklife.com.cn/thread-101332-1-1.html

西施的舞蹈 (響屐廊)http://vcenter.iis.sinica.edu.tw/watch.php?val=aWQ9TTBjWE9EQT0=

 

西施舞http://v.youku.com/v_show/id_XMjg0MDE3MTUy.html

 

   評 解

    這首詩概括性很強,它不是描寫西湖的一處之景、一時之景,而是對西湖美景的全面感受。這首詩的流傳,也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。

    蘇軾是林語堂非常喜歡的一位詩人。關于這首詩,林在《蘇東坡傳》中說:『西湖的詩情畫意,非蘇東坡的詩思不足以極其妙;蘇東坡的詩思,非遇西湖的詩情畫意不足盡其才……詩人能在寥寥四行詩句中表現此地的精粹、氣象、美麗,也頗不簡單……公認為表現西湖最好的詩,就是蘇東坡寫西湖的這一首。』

【來源:五洲傳播中心】中國華文教育網

http://big5.hwjyw.com/resource/content/2010/05/31/7865.shtml

 

第一章    生平

蘇軾生於北宋仁宗景佑三年(西元一零三六年),字子瞻號東坡居士,及是人人口中的蘇東坡,他與父親蘇洵、弟弟蘇轍字子由,,三人合稱「三蘇」。自幼就生長在書香世家的蘇東坡,受到極好的教育;祖父蘇序是位喜歡收藏典籍、詩、賦的小地主;父親蘇洵,又叫蘇老成,則是一位二十七歲才開始發憤苦讀的才子,蘇洵的典故,大家都耳熟能詳,就是《三字經》中說的:「蘇老泉,二十七,始發憤,讀書藉。」

    蘇軾成長在這樣的環境,憑著先天的遺傳,再加上母親程氏的耐心教導,可說是如虎添翼呀,難怪會成為中國文壇的奇葩。

    蘇軾對父母十分孝順,有一次蘇洵奉命編寫歷代皇帝的生活史時,因為太過投入,不眠不休的編寫,最後積勞成疾,一病不起,蘇軾見狀,便衣不解帶,親自服侍湯藥,希望父親的病能好起來。然而蘇老泉的病是公作壓力所導致,光憑藥石是不夠的,它只能治標卻不能治本。所以蘇是就決定要效法老萊子取悅父親,講些笑話、故事讓父親開心,以消除其焦慮。沒想到學識淵博的蘇洵,不僅書唸的多,笑話、故事也聽的多、每回蘇東坡說的天花亂墬、口沫橫飛,他卻意興闌珊的,蘇東坡眼看在這樣下去不行,幸好蘇軾天生聰穎,所以他索性以唐三藏取經為底本,自己加以改編說改父親聽,誰知道蘇洵卻廳的津津有味,甚至還要求蘇東坡抄給他唸,隨著心情的開朗,蘇洵的身子也逐漸硬朗起來。蘇東坡所寫的這些文稿,後來被識貨的文人發現,謄寫了許多手抄本,廣為流傳,一直傳到明朝年間,有個叫吳承恩的人,將這手抄本加以整理、修飾,並增加一些神怪情節,使的故事更加生動,成了家喻戶曉的《西遊記》。

第二章  交友

蘇軾結交了許多的好朋友,如王安石、黃庭堅;蘇軾雖然政治立場上與王安石對立,王安石推行新政時,反對最激烈的就是蘇軾,然而改革派下野後,他們卻成為好友。黃庭堅也是大家熟悉的大文豪之一,他和蘇事都是北宋有名的文學家,並稱「蘇黃」,兩人的情誼亦師亦友,經常互相切磋,討論書法或詩文。

蘇軾一生充滿著傳奇色彩,當他親歷了人生的契闊死生,對生命本質與所依方向有更深的領悟後,他習佛之心則更加的堅定篤厚。隨著他遊歷的豐富,他的僧友可謂是滿天下,尤其是與數位名僧的往來,不但增添其生命色彩,更對其思想產生相當程度的影響。如佛印就是他的僧友之一。東坡有一個嗜好,就是喜歡吃燒豬肉,佛印禪師在金山寺當住持時,常常將豬肉燒好等待東坡的來到。有一天,燒好的豬肉卻被人偷吃。東坡知道後就戲作一首詩:

「遠公沽酒飲陶潛,佛印燒豬待子瞻。採得百花成蜜後,不知辛苦為誰甜。」

蘇軾〈戲答佛印〉詩)遠公是指東晉的慧遠大師,提倡一心念佛,常與文人建齋結社。慧遠大師與佛印禪師都是嚴守戒律的佛門大師,而酒肉正是佛門與之所戒,而兩位大師為能渡眾而開方便門―買酒、燒肉,如此的忙碌一場,都只是為他人而已。東坡詩意雖有戲笑的成份。但也更可以看出佛印禪師待東坡的交情。由於東坡特別喜愛吃豬肉,據說「東坡肉」吃起來酥而不碎,肥而不膩,湯肉交融、爽滑可口,為了掌控火侯和口味,曾經寫了一首食豬肉詩:

「黃州好豬肉,價賤如糞土。富者不肯吃,貧者不解煮。慢著火,少著水。火候足時他自美。每日起來打一碗,飽得自家君莫管。」

蘇軾〈豬肉頌〉文)這首詩雖看似在說明如何煮豬肉、吃豬肉,但東坡以「火候足」、「君莫管」的詩句,似乎也在表達唯有自身定力夠,才能真正處於紅塵世間而心不擾。

第三章     仕途

他既反對王安石比較急進的改革措施,也不同意司馬光盡廢新法,因而在新舊兩黨間均受排斥,仕途生涯十分坎坷。他是宋仁宗景祐三年生,嘉祐二年進士,累官至端明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,禮部尚書。熙寧二年因譏諷朝政被貶任杭州通判。元豐二年因以詩文語多譏切時政,下御史台獄,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,是為「烏臺詩案」。元豐七年,神宗下令蘇軾離開黃州,改授汝州 (今河南省汝南縣) 團練副使。哲宗嗣位,召至京師,任中樞舍人。後又與司馬光面爭新法「不可盡改」而元祐四年以龍圖閣學士出知杭州。後又因晢宗親政啟用新黨,蘇軾又被一貶再貶,紹聖四年貶至海南。宋徽宗登基大赦天下,蘇軾北返時在常州逝世。當時為徽宗建中靖國元年,享年六十六歲。高宗朝,賜太師,諡文忠。

第四章         文學藝術

他的思想出入儒道,雜染佛禪,既能關注朝政民生,保持獨立的見解,又能隨緣自適,達觀處世。宏博通達的學識才華和飽經憂患的人生體驗,也玉成了蘇軾詩歌體裁多樣,內容廣博,立意新奇,呈現出「吞五湖三江」的氣象。他的一生政治諷諭詩有深刻的現實意義。

   蘇軾詩中數量最多,對後人影響也最大的是抒發人生感慨和歌詠自然景物的詩篇。如「大江東去,浪淘盡,千古風流人物。故壘西邊,人道是:三國周郎赤壁。亂石穿空,驚濤拍岸,卷起千堆雪。江山如畫,一時多少豪傑。 ----《念奴嬌 赤壁懷古》」他寫的絕句《題西林壁》也以富與理趣著稱﹕「橫看成嶺側成峰﹐遠近高低各不同。 不識廬山真面目,只緣身在此山中」。總之,蘇軾的詩今存 2700 多首,有著豐富多彩的風格,或雄奇奔放,或富於理趣,或簡淡自然。他歲善於運用新奇形象的比喻來描繪景物,闡發哲理。尤其是長篇古詩大多博用比喻,聯想無窮,語言流暢,氣勢奔放。他還善於幽默曠達的筆調,隨時生發奇警新鮮的人生意趣,令人耳目一新。這都表現出宋詩重理趣,好議論的特徵。

他的詞,不僅有豪放高曠,還情濃意遠,同時兼具有雄渾以及清麗,他的詩詞衝破了晚唐,五代以來詞為「艷科」的舊框框,可以說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大詞人,而後代的人把詞分為「婉約」和「豪放」兩大派,把蘇軾推為「豪放派」的代表,想必他的詞一定令人非常景仰。他和南宋的辛棄疾行成詞壇的「蘇辛」豪放詞派。

蘇軾的散文創作是他「文理自然,姿態橫生」主張的成功實踐。他那些不拘一格、變化多姿的優秀作品,代表了北宋古文運動的最高成就。
  亭臺遊記這一類的記敘文,藝術價值最高,最具獨創性。蘇軾的散文抒情性極強。除了以議論敘事抒情外,工於寫景,以景言情,更給人極大的美感享受。蘇軾散文中的大量史論、政論文章,可以說是專門的議論文,大都以史實與現實為依據,無不獨具慧眼,切中要害。而這類論文受《孟子》、《戰國策》的影響是十分明顯的。在蘇軾的二十五篇【進策】中,在體現了蘇軾廣泛的革新主張的同時,也同樣體現著蘇文廣徵博引,滔滔善辯,組織嚴密,分析透闢的特點。
  書札、序跋、隨筆等小品文、雜文,也是蘇軾散文中的重要部分。他們大多是作者興之所至,信手寫來,最具性情。蘇軾的圓通超曠的思想,獨步高深的功力,樂觀沈默的性情,能達能顯的妙筆,舉重若輕地使短文都具引人入勝的魅力。

在書法的領域之內,他擅長於行書和楷書,筆法肉豐骨勁,跌宕自然,在宋代書法四大家(蘇、黃、米、蔡)之中排名為第一位,由此可見,他在書法史上所佔的地位一定非同小可。至於蘇東坡的畫,筆酣墨飽,生趣盎然,由其是他所畫枯木竹石,蒼勁雄放,令人佩服不已,對於後代文人畫的發展,展生了深遠的影響。

他的學術著作有《易傳》、《書法》等,文辭博辯,析理透闢,就連我們著名的理學家朱熹,都對他的作品讚嘆不已。

名作欣賞

第一節

念奴嬌 赤壁懷古
大江東去,浪淘盡,千古風流人物。
故壘西邊,人道是,三國周郎赤壁。
亂石崩雲,驚濤裂岸,捲起千堆雪;
江山如畫,一時多少豪傑。
遙想公瑾當年,小喬初嫁了,
雄姿英發,羽扇綸巾,談笑間,強虜灰飛煙滅。
故國神遊,多情應笑我,早生華髮。
人生如夢,一尊還酹江月。

 賞析:

  這是一首「懷古」之作。「懷古」必由具體的古蹟景物,聯想到歷史人事,因引發感慨。此詞所寫的古跡景物是「赤壁」,歷史人事是諸葛亮、周瑜、曹操所共成的赤壁之戰,而「感慨」則是「浪淘盡,千古風流人物」與「人間如夢」。

  上半片最精采處,便是將看不到的歷史長河藉眼前看得到的大江表現出來,「大江東去,浪淘盡、千古風流人物」。因此,這兩句「虛實相生」。實是眼前東去的長江,滾滾的浪濤;虛則是一條看不見而又明明流走多少英雄豪傑的歷史長河。「浪淘盡」也是亦實亦虛。「實」義是接「大江東去」,為眼前的長江之「浪」,「虛」義是接「千古風流人物」,為想像中歷史長河之「浪」。以下便循著這個主題,再深細鋪寫。
前二句,我們除了體會其虛實之外,還有兩層意義值得理解:一是「大江東去」這個意象,表徵了切必然逝去,不可令其停頓或逆回的現象。宇宙人生在本質上不就這樣嗎?二是這兩句涵攝時空非常廣大,上下古今全入筆端,豪放詞風的雄渾處,這兩句便表現無遺。

  接著一筆點出所想的古蹟是「三國周郎赤壁」,著「人道是」三字,表示出於傳說,因此赤之戰是否確在此地,便不重要了。底下承開頭二句,景物、人事雙寫,「亂石穿空,驚濤拍岸,捲起千堆雪」,大筆潑墨,寫景鮮明而痛快淋漓,極動態,極剛勁。「江山如畫」總結景物,突然入了歷史人事的「一時多少豪傑」,蘊涵了讓人可以深入體味的存在意義。

  下半片從複雜的赤壁之戰中,突出周瑜來寫。這與〈赤壁賦〉中特寫曹操,切入角度不同。〈赤壁賦〉中著筆於「舳艫千里,旌旗散空」的戰爭場面,以見曹操大軍的雄偉。這首詞則從側面下筆,寫周瑜初小喬,雄姿英發的樣子,面對強敵從容閒雅的大將風度。這無非都在體現「風流」之義,連戰爭都是一種藝術。英雄豪之讓人著迷,就在這裡。

  從歷史的時空中回到現實,人看看自己,才四十多歲,便已頭髮花白,而功業呢?不過,剛從「故國神遊」回來,也應領悟到再怎麼風流,再怎麼豪傑,最終不過時,會「大江東去」。因此,他還是相信莊子的智慧:「人間如夢」。「江月」如真似幻,在他灑酒江之際,又陷入深的感思中。豪壯為表,超曠為裡,正是這首詞的特色。

第二節
前赤壁賦
 
    壬戌之秋,七月既望,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。清風徐來,水波不興。舉酒屬客,誦明月之詩,歌窈窕之章。少焉,月出于東山之上,徘徊于斗牛之間。白露橫江,水光接天。縱一葦之所如,凌萬頃之茫然。浩浩乎如馮虛御風,而不知其所止﹔飄飄乎如遺世獨立,羽化而登仙。
    于是飲酒樂甚,扣舷而歌之。歌曰:“桂棹兮蘭槳,擊空明兮溯流光。渺渺兮于懷,望美人兮天一方。”客有吹洞蕭者,倚歌而和之,其聲嗚嗚然:如怨如慕,如泣如訴﹔余音裊裊,不絕如縷﹔舞幽壑之潛蛟,泣孤舟之嫠婦。
    蘇子愀然,正襟危坐,而問客曰:“何為其然也?”客曰:“月明星稀,烏鵲南飛,此非曹孟德之詩乎?西望夏口,東望武昌。山川相繆,郁乎蒼蒼﹔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?方其破荊州,下江陵,順流而東也,舳艫千里,旌旗蔽空,釃酒臨江,橫槊賦詩﹔固一世之雄也,而今安在哉?況吾與子,漁樵于江渚之上,侶魚蝦而友糜鹿,駕一葉之扁舟,舉匏樽以相屬﹔寄蜉蝣與天地,渺滄海之一粟。哀吾生之須臾,羨長江之無窮﹔挾飛仙以遨游,抱明月而長終﹔知不可乎驟得,托遺響于悲風。”
    蘇子曰:“客亦知夫水與月乎?逝者如斯,而未嘗往也﹔盈虛者如彼,而卒莫消長也。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,而天地曾不能一瞬﹔自其不變者而觀之,則物于我皆無盡也。而又何羨乎?且夫天地之間,物各有主。苟非吾之所有,雖一毫而莫取。惟江上之清風,與山間之明月,耳得之而為聲,目遇之而成色。取之無禁,用之不竭。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,而吾與子之所共適。”
    客喜而笑,洗盞更酌,肴核既盡,杯盤狼藉。相與枕藉乎舟中,不知東方之既白。
 
第二節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後赤壁賦
    是歲十月之望,步自雪堂,將歸于臨皋。二客從予過黃泥之□。霜露既降,木葉盡脫,人影在地,仰見明月,顧而樂之,行歌相答。已而嘆曰:“有客無酒,有酒無肴,月白風清,如此良夜何!”客曰:“今者薄暮,舉網得魚,巨口細鱗,狀如松江之鱸。顧安所得酒乎?”歸而謀諸婦。婦曰:“我有斗酒,藏之久矣,以待子不時之需。”于是攜酒與魚,復游于赤壁之下。江流有聲,斷岸千尺﹔山高月小,水落石出。曾日月之几何,而江山不可復識矣。予乃攝衣而上,履讒□岩,披蒙茸,踞虎豹,登虯龍,攀棲鶻之危巢,俯馮夷之幽宮。蓋二客不能從焉。划然長嘯,草木震動,山鳴谷應,風起水涌。予亦悄然而悲,肅然而恐,凜乎其不可留也。反而登舟,放乎中流,聽其所止而休焉。時夜將半,四顧寂寥。適有孤鶴,橫江東來。翅如車輪,玄裳縞衣,戛然長鳴,掠予舟而西也。
    須臾客去,予亦就睡。夢一道士,羽衣蹁躚,過臨皋之下,揖予而言曰:“赤壁之游樂乎?”問其姓名,俯而不答。“嗚呼!噫嘻!我知之矣。疇昔之夜,飛鳴而過我者,非子也邪?”道士顧笑,予亦驚寤。開戶視之,不見其處。

作前後赤壁賦原因

前、後〈赤壁賦〉所以成篇,導因於蘇軾人生旅途上的一次大風波──「烏臺詩案」。東坡於宋神宗元豐二年(西元一○七九年),因作詩諷刺王安石所主張的新法,被捕入獄。在經過殘酷的折磨之後,貶官黃州(今湖北黃岡縣)團練副使,不得簽署公事,不能擅離貶所,實際上就是被軟禁在黃州。這是蘇軾政治生涯由順轉入逆的開始,卻同時也是他創作生命的豐收期。前、後〈赤壁賦〉即是此一時期之代表作,主要是東坡藉由前、後兩次(元豐五年七月和十月)遊歷赤壁的機會,透過和隨客的問答和獨自登臨,抒發對宇宙萬物「常」與「變」的體會。歷來針對前、後〈赤壁賦〉比較其異同的討論很多,由王水照先生《蘇軾選集》在此二篇篇末所輯之前人的評點文字可以得知,也由此可見他們在歷代文人心中的崇高地位。今將專就「修辭學」的角度來看前、後〈赤壁賦〉修辭辭格的運用,及其與全篇文章的關係,並試圖加以比較,以期對此二篇名作有更深一層的了解。

前後赤壁賦修辭比較

我們嘗試用譬喻、設問、象徵、對偶,為前、後〈赤壁賦〉進行比較。在形式上,雖然二者皆屬於散文賦,但〈前赤壁賦〉對偶句數明顯多於〈後赤壁賦〉,且還離不開賦體問答鋪陳的形式。然而〈後赤壁賦〉在這兩方面較於前者,似有突破傳統賦體創作的態勢。關於此點,已涉及賦體發展的問題,尚還要更多的資料方能充分說明之。在內容上,〈前赤壁賦〉運用譬喻手法闡釋「變」與「常」的哲理;〈後赤壁賦〉運用象徵手法,營造出物我交融、天人合一的化境。由此看來,二者所運用的修辭技巧雖有不同,但卻各有所長,也各有特色。

賦體發展至宋朝而有散文賦的產生,前、後〈赤壁賦〉兩篇同屬此一文體中的傑作。歷來學者方家論及兩篇之意境高下或表現手法的優劣,每每針鋒相對,莫衷一是。其實正如何寄澎先生所說:「前、後〈赤壁賦〉應視為一體……其為有機之連貫,呈現東坡體悟之完整過程,不可分割,亦不可分讀。」因此我們與其勉強將二者分出個高下優劣,不如同時體會兩篇不同的修辭技巧,及其所體現東坡心境上的變化,方能對這兩篇姐妹作有全面而深入的了解。

結論

蘇軾不僅聰明絕頂,多才多藝,而且品行善良,人格高尚。他有著儒家的嚴謹卻無其拘束,有到道家的闊達卻無其消極;他摯愛父母、弟妹、妻子。誠待師長朋友,為人灑脫寬厚,極婦責任感和人情味。他生性達觀,能自拔於現實悲苦之中而不減其生活樂趣,處於逆境之時仍持有著樂觀精神,因而在人生的這本大書中,他為自己所塑造的形象,仍是瀟灑飄逸,光彩照人的。

資料來源

中國文學史演義 【唐宋篇】  作者錢念孫

千古文豪—蘇東坡           作者 楊雪真

網路資料http://lib.rssh.kh.edu.tw/92-%E5%BF%83%E5%BE%97%E5%AF%AB%E4%BD%9C&%E5%B0%8F%E8%AB%96%E6%96%87/92-report/s202-3c.htm

 

蘇軾的藝術
 http://www.360doc.com/content/09/0823/12/59277_5172594.shtml

蘇軾生平
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mJzK6tX2RNg

蘇軾應試
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i9pTVHDZUJ4

八風吹不動
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2usbScaIh98

熱線追蹤~蘇軾生平
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BCpg-4-s4XE

熱線追蹤 ~ 流放人生
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K0To1mEWXVU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美的覺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